日本水產巨頭瑪魯哈日魯(Maruha Nichiro)近日宣布,已在陸基養殖系統中成功將秋刀魚從魚卵培育至超過100克的上市規格,育成周期約半年。這是全球首次在人工環境下實現秋刀魚養殖,為未來商業化生產奠定基礎。
秋刀魚的養殖難度極高,其鱗片易脫落、對環境敏感,稍有刺激就可能撞擊水槽死亡,因此人工飼養一直被認為幾乎不可能實現。日本福島海洋科學館早在1998年就開始在水槽中養殖秋刀魚,并率先嘗試人工繁殖。研究過程中發現,秋刀魚在水槽內繁殖面臨諸多挑戰:在小型觀察水槽中,魚苗往往會集中在邊緣,難以捕食而容易死亡;產卵需要適宜水溫,通常必須將水溫調控到15℃以上才能誘發。此外,由于秋刀魚沒有胃,必須持續提供餌料,否則會快速消瘦甚至死亡;同時魚體極易受傷,運輸和操作都必須格外小心。因此即便在日本,秋刀魚養殖在商業上長期沒有推廣,也難以在市場上見到“養殖秋刀魚”。
2023年10月,瑪魯哈日魯在福島海洋科學館的技術支持下,于鹿兒島縣南薩摩市的養殖技術開發中心啟動試驗研究,所用魚卵由該科學館提供。該公司長期深耕藍鰭金槍魚、鰤魚、紅甘、真鯛等高價值魚類的人工種苗與養殖技術,積累了豐富經驗。本次試養過程中,該公司結合自身技術優勢,與福島海洋科學館的研究成果相結合,在飼料、養殖環境和密度控制等方面不斷改進。2024年6月,團隊成功培育出達到上市規格的成魚,重量超過100克,兩個月后完成人工授精,為全周期養殖奠定基礎。養殖團隊表示,育成周期可縮短至約半年,養殖成果已接近商業化標準。盡管秋刀魚養殖面臨諸多技術難題和成本壓力,該公司計劃繼續推進從孵化、種魚培育到成魚養殖的全流程技術,目標是實現完全養殖和可持續化生產。
近年來,秋刀魚資源持續下滑,野生數量顯著減少。數據顯示,2008年秋刀魚捕獲量曾達約35萬噸。然而,近年來由于資源枯竭和漁業管理措施的影響,捕撈量顯著下降。2022年,日本的秋刀魚捕獲量降至約2萬噸,2024年略有回升至3.9萬噸,市場價格隨之大幅上漲。資源銳減加劇了市場對養殖技術突破的關注。此次成果不僅回應了長期以來“秋刀魚能否養殖”的疑問,也為資源衰退的情況帶來了新的希望。